一、指导思想?xml:namespace>
1.进一步落实我院“两个深入,四个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职业指导三年不断线的办学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体现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的办学指导思想,优化课程体系,探索实施分层次、分方向人才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积极推进中高职衔接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明确专业毕业生继续学习的方式和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专业面向,促进学生继续学习通道的建立。
3.坚持育人为本,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制订原则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山东省关于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规定精神,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生产、管理、服务和建设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大专专业原则上应根据单独招生、夏季高考和春季高考等不同生源类型单独编班,并根据高端技能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升学和就业方向分别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相应构建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进程。
2.进一步完善人文素养课程体系和实习实训环节。利用两年时间,逐步将大专专业、五年一贯制专业的人文素养课程课时比例提高到25%,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数达到总课时的60%,并进一步优化人文素养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
3.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探讨基于慕课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将课内总课时压缩5%-10%。
三、制订范围
2015级所有开设专业及培养项目均需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包括:
1.2015级三年制大专专业、五年一贯制专业
2.“3+2”贯通培养试点项目
3.与技师学院合作培养项目
4.2015级国际生项目
四、人才培养方案框架结构及内涵要求
2015级人才培养培养方案由专业名称、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培养进程、考核评价、毕业条件、其他说明等13个栏目构成。各栏目内容制订要求如下:
1.专业名称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专业名称填写;带有专业方向的,按照专业(方向)的方式填写。
2.招生对象
填写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初中毕业生等
3.学制与学历
4. 就业面向
说明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职业领域和工作岗位,其中工作岗位名称不少于3个,且应使用规范全称。建议按照初始岗位、发展岗位、高级岗位、迁移岗位的顺序,描述毕业生就业后的基本职业发展路线。
5.培养目标和规格
根据就业面向提到的不同阶段就业面向,表述本专业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的职业素质要求、毕业生应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核心技能等。
(2)培养规格
根据就业面向提到的不同阶段就业面向,明确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专业水平及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等。
6.职业证书
明确针对核心职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或针对职业核心能力的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证书要求。职业证书的选择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具体选择国家级、省级、市级证书,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统一规定,也可根据生源情况分类确定。
7.培养模式
(2)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3)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
8.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由人文素养课程、职业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三大模块组成。各模块课程设置具体要求如下:
①人文素养课程模块
大专专业与五年一贯制专业人文素养课程由公共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组成,鼓励各专业人文素养课程学时数达到总学时数的1/4以上。
继续实施人文素养课程设置“弹性区间”。各专业根据要求开足、开好必开的公共必修课程;在达到人文素养课程课时比例要求的前提下,各专业可根据需要,在提供的课程菜单中选择开设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人文素养课程或课时档次。人文素养课程设置要求如下:
专业类型 |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课程门数 | 开课方式 |
大专专业 | 公共必修课 | 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职业角色体验、体育与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科技艺术活动 | 9 | 必开 |
职业指导、美育、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 | 5 | 选择课时档次开设 | ||
人际沟通、大学语文 | 1 | 二选一 | ||
与专业相关的其他人文素养课程 | 不限 | 根据专业需求开设 | ||
公共选修课 | 学院统一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 | 4 | 学生自行选课 | |
五年一贯制专业 | 公共必修课 | 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德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 | 7 | 必开 |
职业指导、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 | 5 | 选择课时档次开设 | ||
与专业相关的其他人文素养课程 | 不限 | 根据专业需求开设 | ||
公共选修课 | 学院统一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 | 4 | 学生自行选课 |
大专专业与五年一贯制专业人文素养课程具体教学安排见附件1。
为逐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请旅游管理系、艺术设计系、文化传媒系、陶瓷琉璃艺术系等4个系(院)在本部门所负责的《美育》课程相应模块和《公共艺术》课程中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并做好相关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
“3+2”贯通培养试点项目根据山东省教育厅有关要求制定;国际生项目总学时根据实际需求制定。
②职业能力课程模块
职业能力课程是指专业基本能力和职业特有能力培养所开设的课程,包括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课程。各专业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设置职业能力课程15门左右,其中包含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智能装备制造品牌专业群涉及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电子技术、工业设计等6个专业,要根据建设方案的要求,在课程体系中增加智能装备制造有关课程,提升学生在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的安装、调试、编程、维修、运行与管理的职业技能,实现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
③职业拓展课程模块
职业拓展课程是指体现终身学习和专业拓展学习所开设的课程;鼓励根据区域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设置的专业方向课。各专业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设置5-6门职业拓展课程,其中包含专业选修课2门。
(2)学时要求
①大专专业教学活动总学时控制在2600--2800之间,活动课程学时(公共选修课、社会实践、科技艺术活动及其他活动课程的学时)控制在180--240学时,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的55%,顶岗实习原则上安排半年;
②五年制专业教学活动总学时控制在4000--4500之间,实践教学课时达到总课时的60%,顶岗实习安排一年;
③“3+2”贯通培养试点项目根据山东省教育厅有关要求制定;国际生项目总学时根据实际需求制定。
(3)内容撰写要求
①凝练课程体系名称,说明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依据和课程体系具体内容。
②对所有课程进行简要描述,说明课程的开设学时、主要内容与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
9.实践教学体系
(1)基本架构
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三个模块。
基本实践能力模块包含专业基础课程课内实训、认知实习及人文素养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
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模块包含专业课程课内实训、课程设计、专项实训等。
综合实践能力(职业能力)模块包含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2)学时要求
实习实训课时需达到课内总学时的55%,即1430-1540学时之间。
(1)人文素养课程的课内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200学时。
(2)顶岗实习安排20-30周,即600-900学时。如行业对顶岗实习有特殊要求的专业,按照行业要求进行。
(3)毕业设计(论文)安排2-4周,即60-120学时。若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时间重合,课内实践教学学时不重复统计。
(4)各专业需加大B类课(理实一体课)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加认知实习、专项实训等C类课(纯实践课)的课时,确保实习实训课时达到课内总学时的55%。
10.培养进程
(1)每学期总教学周数按20周计算;考试1周/学期;暑假6周/学年;寒假6周/学年;法定假日2周/学年。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教学组织模式的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培养进程。
(2)平均周学时控制在20--26学时。
(3)每学期考试课程一般为3-5门。
(4)学分换算标准以授课(训练)学时数(或周数)为主要依据,学分的最小计量单元为0.5学分。纯理论课程与理论+实践课程教学按每16-18学时1学分计,纯实践课程按每周1学分计。
11.考核评价
依据《淄博职业学院教学管理规范》规定,明确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与培养规格中提到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具体考核评价方式。
12.毕业条件
说明学生毕业时需要完成的课业修读要求、外语与计算机水平证书要求、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企业经历证书要求等。
13.其他说明
对未尽事宜进行说明。
人才培养方案模板及具体内容要求见附件2。
五、工作进程
(一)实施专业调研(2015年5月7日—5月18日)
依据日常校企合作中对企业的调研情况和麦可思报告中相关数据,对社会人才需求和学生成长需求进行调研,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了解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明确中职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和毕业生学业水平,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实际,查找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借鉴同行院校的经验,拟定2015级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二)制订培养方案(5月19日—6月10日)
1.请各系(院、部)于5月27日前,完成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和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工作,并请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情况填写《人才培养方案数据统计表》(附件3),形成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同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比较分析报告。于5月27日14:00前将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数据统计表》、《比较分析报告》等材料电子稿发至教务处张婷婷邮箱。
2.5月28日-6月3日,学院将组织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核。
3.6月5日前,各专业根据专家审核意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改,并由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
4.6月10日前,学院公布通过审定的人才培养方案。
六、工作要求
1.请各系(院)高度重视,组成团队在调研基础上,充分吸收教师、学生、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做好顶层设计。
2.各系(院)要严格按照学院指导意见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如因专业特殊情况需要变更,要提报方案调整情况说明。
3.教务处将组织专家对系(院)组织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评审,优秀者予以通报表彰,不达标者限期整改并通报批评。
联系电话:
人才培养方案框架 教务处张婷婷 2348624
人文素养课程设置 各人文素养课程负责人及联系电话见附件5
附件:1.人文素养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2.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模板及具体内容要求
3.人才培养方案数据统计表
4.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5.人文素养课程负责人及联系电话一览表
教务处
二〇一五年五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