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暑期关注基层、深入一线、积极调研,了解家乡建筑文化,培植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深厚情怀,建筑工程学院突出院系专业特色,组织开展“同心迎华诞 先锋齐鲁行”教育实践活动。学生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及团员青年作为“鲁班先锋”的一员,担任主讲人,寻访家乡地标建筑,讲述家乡变迁故事,以手绘稿或BIM三维视图呈现建筑痕迹,用青春的名义致敬生机勃发的青春中国。
胶州湾大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特大跨海大桥,跨越胶州湾、衔接青兰高速公路,全长42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桥梁之一。曾荣获桥梁界“诺贝尔奖”之称的“乔治·理查德森奖”,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全球最棒桥梁”。
1987年前,人们要想跨越胶州湾,唯一的方式就是轮渡,时间大概需要1个小时;直到1995年,环湾高速通车,才将到达对岸的时间缩短到了50分钟。跨海大桥于2007年开始建设,并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竣工通车。整个项目总投资147.92亿人民币,将跨越海湾的时间缩短到了18,甚至6分钟,13年来累计安全通行车辆1.7亿辆次,它不仅在长度上创造了世界纪录,还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成为当代桥梁工程的壮丽象征。
大桥总长度42.23千米,其中桥梁主体全长31.63公里,跨越胶州湾海域的部分为25.17公里。此外,还包括青岛侧接线749米、黄岛侧接线827米以及红岛连接线1.3公里。团队成员查询资料、实地调研,获取基础数据,使用Sketchup进行了三维建模和绘制了手绘稿。
关键词:建设海洋强国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青岛考察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团队成员来到山东省青岛市。参加本次活动,他们了解到为减少对胶州湾生态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严格遵循国家环保法规,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护胶州湾的海洋生物和水质。比如,在桥梁桩基施工时采取了减震降噪技术,减少了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此外,还建立了监测站,实时监控海洋环境指标,确保施工过程中环境不洋的热爱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胶州湾大桥不仅是一个交通工具,更是一座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标。从天堑到通途,从隔岸受污染。
千里山海共潮生,新时代青年需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将对海相望到半岛1小时经济圈,正是在这样一条条超级通道的加持下,青岛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湾区城市。这座桥梁成为了青岛市的重要象征之一,对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市民的自豪感发挥了积极作用。